紧凑、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Adam Audio D3V

Pro Tools 专家国际认证等你来拿,年底线上直播课安排公布

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年度最低价,让经典触手可及

Eastwest 音源大厂空降,限时抄底优惠,编曲音源大全一站式购齐

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消除混音作品中浑浊感的三种方法

iKnowMusic 添加于 2020-05-10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1 条评论


如果您有机会询问一名顶级的混音师“专业的混音人员和业余混音爱好者所制作的混音作品之间,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么他或多或少都会提到的一点就是混音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浑浊

浑浊”(Mud),在混音行业中,音频工程师一般会把这种声音定义为一种几乎所有混音作品中都不需要的、不确定性质的、模糊不清的听感。

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三种用来清理浑浊声的方法,帮助您找回作品的整体清晰度。

1. 尽可能使用高通/低通滤波器

不管您相信与否,在音频工程师所使用的效果器列表中,滤波器的使用是对付音频最强大的处理步骤之一。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滤波器处理往往是唯一一种会被我用在每个混音作品中的处理手段,而且我还经常会把它用在多个通道上。

一般情况下,混音作品中的每件乐器都有一段独自的频率作用范围,不需要和其他乐器激烈地争夺频率区域。然而,当我们面对一首作品时,如果它的配器不仅十分复杂而集中,而且多种声音在频率上十分相近而又贯穿始终,其中的声音都企图盖过彼此。那么,我们要解决这种频率空间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可能腾出额外的频率空间!

您试想一下这样一副场景:现在,您收到了一首电音作品需要混音,其中包含了多个合成器贝斯音轨、“Lead”音轨(合成领奏音色)、“Pad”音轨(合成铺底音色)以及“Pluck”音轨(弹拨合成音色)。这些音轨全部在同时演奏,声音交叠在一起,整个频谱听起来浑浊得一团糟。如果是您的话,会从哪方面下手处理这个混音作品呢?

我认为,第一步,您应该把整首作品都听一遍,确定每个声音应该在作品中扮演的主次地位。比如,如果一首音乐作品中有两把贝斯,其中某一把贝斯的低音演奏得比另外一把贝斯也许要更好一些?又或者,某个作为铺垫的“Lead”合成领奏音色轨的高音听起来可能会比起其他如同蜂鸣般嗡嗡的合成音色轨的高音听起来更清晰?您需要对这些类似的音轨进行比较分辨,然后筛选声音的主次。

第二步,使用滤波器时不要犹豫,大胆地把每种音色都“分配”到您设计好的指定频率范围中,在这里我给您示范了一些使用的例子。比如,如果“Pads”(合成铺底音色)和“Synths”(合成音色)这类音轨包含了许多低音,那么您应该用滤波器把这些低音频率滤掉给贝斯留出更多低频空间;如果在多个贝斯中,某个贝斯演奏的次要音乐片段十分浑浊含糊的,那么您可以把该通道中100Hz以下的声音全部都过滤掉,确保其他贝斯演奏的低音听起来较为干净清晰、结实有力;如果某个“Synths”(合成音色)音轨发出8-10 kHz类似“白噪音”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往往会令人耳感到疲劳,并且会掩盖掉一首歌曲中高音部分的细节,那么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来过滤掉合成音色的高频,过滤的高频范围由您自己调节,只要听起来不再那么令人厌烦即可。

虽说这样一来过滤掉了如此多的低频和高频,当您独奏监听歌曲中某个单独的乐器音轨时,可能会听起来有些“单薄”或者“暗淡”,但是您要谨记一点:无论何时都要聆听整个作品混音,考虑作品的整体效果,因为不会有人单听一首歌曲中的某个乐器。

2. 计算混响时间、过滤FX发送效果

一般的混音爱好者常常会给其作品使用混响效果器自带的预设混响效果,他们认为预设混响听起来很酷炫,并且认为只需要调节一下混响的发送量就完成了。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儿。这类我们往往青睐的预设混响声虽然听起来浑厚、时间长,并且涵盖了全频段,但实际上在混音作品中它们占据了过多的频率空间,并且特地让混响和音乐本身听起来似乎贴合地很好,从而达到声场上是环绕声的听觉感受。

首先,为了确保混响声不会产生大量的浑浊感,您可以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根据音轨中的节拍速度计算混响时间。

从一方面来说,如果军鼓的混响时间太长,那么每一次敲击的尾音就会和下一次敲击重叠在一起,鼓的音头会因此变得模糊,并且积累了我们不需要的共振频率回声。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军鼓的混响时间太短,并且不是以一种有节奏感的方式结束音尾,那么所使用的混响就是在损害了军鼓敲击的整体节奏感。

解决军鼓混响时间太短的方法是可以通过一项简洁的公式来计算,如何让混响的衰减时间结束在细分的拍子上,下面所展示的即为公式:

60,000 毫秒(每一分钟所包含的毫秒数) ÷ 歌曲“每一分钟演奏的节拍数 ”(BPM,Beats Per Minute)= 一个四分音符节拍的时长(以毫秒为单位)

让我通过假设来解释一下这则公式的含义:如果我们要处理一首“140拍/每分钟”(BPM)的作品,那么就是把一分钟的60,000毫秒分成140等份的时长,这意味着:在该速度下,一个四分音符(即每拍)的实际时值为428.5毫秒。当我们已知了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那么我们就能把四分音符的时值去乘以2,把混响时间设置为为一个二分音符的时长(857ms),或者把四分音符的时值乘以4,把混响时间设置为一个全音符的时长(1714ms)。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解决混响导致的浑浊感,您要采取的第二个步骤是:通过滤波器来调节混响的频率。

一般而言,我们都希望混响能集中均匀地运用在中音频率区域,不去扰乱低音区鼓组每一次有力的敲击,也不要放大歌手在高音区轻声发出的一些气声。

60年代“Abbey Road Studios” 卓越的音频工程师们曾表明:仅仅使用滤波器过滤掉混响中600 Hz以下、8-10kHz以上的所有频率就已经能为他们的混音作品释放出大量的频率空间,而且这种做法并不会对混音作品的听感上产生多少影响。

当然,这只是顶级音频工程师的一种说法,具有借鉴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您也必须使用这几个频率点,混音不能刻舟求剑。对于使用在FX前的混响发送效果,我常常把混响的低通滤波器的低频过滤设置在250-600 Hz之间的某个参数上,高通滤波器的高频过滤设置在5-10kHz之间的某个参数上,这个参数完全是根据我要处理的某首歌曲或者某件乐器的需求而波动的。

当我们给每个音轨的混响都运用这两种技巧后,其结果便是:整体清晰度极大地改善,节奏清晰度也惊人地提高了。

3. 避免声音重叠和浑浊而进行的采样编辑

鼓组的采样往往都很棒,而且在现今的音乐制作中鼓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有了采样,您只要点击几下鼠标便可以试听各种各样的采样声,它可以用于替换和扩展现场演奏中不太好的部分,这实在是太令人惊奇的事情了。然而问题就在于:您是否在正确合适的时机触发了采样的声音了呢?

很多人会在音轨中使用采样音源和“MIDI”的制作方式触发外置的鼓组。然而,这种方法引起的最主要问题是:有些采样软件不含“静音和再触发”(Mute-and-Retrigger)功能选项,这就导致了用“MIDI”触发的一连串快速的音符会产生我们不想要的:声音的重叠。

下文举例的图像中的第一条通道中包含了底鼓快速演奏的两个16分音符,它是通过“MIDI”的制作方法挂载“ Steven Slate Drums 4”的采样鼓音源触发生成的底鼓音频;第二条通道中的底鼓音频则是我手动复制到“Reaper”的编辑窗口中,并且经我修剪的音频避免了声音重叠的情况。


采样器自动渲染的底鼓(上图)VS手动编辑的底鼓(下图)

如您所见,命名为“TRIGGERED”第一个通道中,底鼓演奏的第二个音符的波形大于第一个音符的波形的原因就在于第一次敲击的音尾和第二次敲击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而在第二个“PASTED”通道中,底鼓敲击的第二次波形就没有出现这种重叠情况,因为第二次底鼓敲击的波形大小和第一次的波形大小基本一致。

也许您会问我:“采样声音的重叠真的那么糟糕的事情吗?”那么我会回答您,其实都视您的音乐作品的情况而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从某种角度来讲,如果您是用包含了两个独立底鼓的大型鼓组录制一条重金属脏音乐风格的音轨,然后事后您又要用到采样底鼓替换掉录制的底鼓音频,那么实际做法是:为了保证声音听起来比较真实,您应该非常需要底鼓连续的敲击,产生前后重叠的那种共鸣声。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如果您要制作的是像“Pop”(流行风格)、“Hip-Hop”(嘻哈风格)以及“EDM”(电子舞曲风格)这种自然音色要素较少的音乐类型,这类音乐往往始终需要保持清晰的听感、鼓的每次敲击都结实有力,此时您就会希望鼓的敲击每次都能完美触发,不要含糊不清。尽管手动剪辑、修整鼓组音频去避免声音前后重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它是最能保证您的混音作品清晰的万无一失的办法。

总结

通过本文,您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完美混音作品的实现不是通过单独的某个大刀阔斧的操作步骤来完成,混音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经由无数非常细小的、看似无关的改动积累在一起最终实现了完美的混音作品。

此外,其实我手中还有一些非常有效、值得分享的入门技巧用于帮助消除混音中的浑浊,但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认为对那些技巧的说明足以写成另外的文章。

关于如何制作出专业水准的混音作品,敬请期待我分享更多其他文章和混音建议。同时,也希望您在评论区留言,让我清楚您喜欢我分享的哪些混音技巧吧!

 

Thomas Brett是一名音乐制作人、音频工程师、同时还是“PDND Music”(它是一家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成功的录音工作室和录音厂牌)的专业音乐类文章作者。他和土耳其著名的流行音乐人都有过合作,例如“Soner Sarıkabadayı”“Beyza Durmaz”和“ Alper Erözer”。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0年04月第169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共有 1 条评论